中醫理療科主要運用中醫外治方法對兒童身體進行調理,該法區別于傳統的中醫內服藥治療,是一種不服用藥物,或在體表特定區域使用藥物的一類中醫治療方法,歷史悠久,種類多樣。 結合微創的治療手段,通過對特定經絡穴位的刺激,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恢復人體陰陽平衡的目的,從而治療疾病,改善身體狀態。
兒科中醫理療,可用于兒科絕大多數常見疾病的治療,常見于消化、呼吸、內分泌、神經內科、眼科、皮膚、生長發育等多領域疾病。通過中醫外治法的治療,可以明顯緩解和改善癥狀,控制疾病的發展速度,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對于某些疾病,特定的治療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僅需醫者雙手或簡單器具即可,無需其他設備、儀器檢查。
依靠中醫外治法進行調理,純天然綠色安全。
天然理療方法,不攝入其他輔助藥物。無創、微創。
不打針、不吃藥,患兒配合度高,治療效果好。
可用于兒科絕大多數常見疾病的治療,明顯緩解和改善癥狀。
在治療疾病的基礎上,中醫理療法還可以提高兒童免疫力,增強體質。
小兒推拿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基礎,結合小兒特殊的生理病理特點和穴位特性,通過推拿手法,對穴位經絡進行刺激,改善臟腑功能,達到治療疾病,防病強身的目的。
治療時間:周期一般為7-10天一個療程以2-3個月為周期。
梅花針治療是針灸治療中一個分支,使用特殊針具且進行叩刺的操作,不同如毫針直接刺入體內,相比傳統的針刺治療,更易于兒童接受和配合。
治療時間:每周四次,兩周一療程,2-3個月為治療周期。
刺血是在特定穴位,用采血針刺破皮膚擠壓出血的一種治療方法,多適用于發熱、咽喉紅腫、霰粒腫、麥粒腫、痤瘡等內熱熾盛引起的疾病,其中針刺四縫穴是治療“疳積”(厭食嚴重見消瘦、皮膚干燥、腹脹、煩急等癥狀)的特效療法。
治療時間:為一次性治療或每周一次,中病即止。
艾灸是選用艾絨或者成品艾條作為治療工具,點燃后熏烤于體表穴位處,通過艾絨或艾條的溫度計揮發性物質作用于經絡腧穴,從而激發經氣活動起到治療疾病和扶養人體正氣的作用。
治療時間:隔日一次,或者每周2-3次,兩周一療程。
針灸治療是以中醫的經絡輸血理論為基礎,以毫針針刺為主要治療手段,通過刺入穴位給予刺激,調節人體功能,治療疾病。
治療時間:一般以每周2-3次為治療頻率,10次一個療程。
拔罐是利用負壓作用,將玻璃罐體吸拔于體表腧穴或部位一段時間,使吸拔部位出現紅、紫等淤血表現,起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等作用的治療方法。
治療時間:多為一次性治療,或每周1-2次,中病即止。
耳豆貼敷是利用王不留行籽在耳穴上按壓,刺激耳穴,通過全息理論作用于臟腑器官,用來治療疾病,改善癥狀。耳穴貼敷需要患兒在家自行多次按壓,每天不少于100次,才能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可雙耳交替貼敷按壓,每周1-2次貼壓。
治療周期:每周1-2次貼壓。
飯飯:3歲 癥狀:過敏性鼻炎,食欲不好,排便不規律。
飯飯是個患有過敏性鼻炎的小寶寶。飯飯媽在同事那里了解到小兒推拿,就預約了北京東區兒童醫院的小兒推拿師張桂梅。
經過一個療程的脾胃推拿調理和家長對飲食結構的配合,現已明顯好轉,飯飯媽說,飯飯不僅吃飯比以前香了,排便也正常了,更重要的是竟然不打噴嚏也不流鼻涕了。
樂樂:4歲 癥狀:長期厭食,胃口不好,易感冒。
家長為了讓寶寶多吃飯,給寶寶嘗試吃了一些益生菌類營養品,可效果并不明顯,于是帶寶寶來看中醫。
吳爽醫生為這個厭食的寶寶采取了刺四縫的刺絡療法,第一次點刺的時候,就從寶寶的四縫穴擠出了黃白色油狀物!后來每周一次,配合推拿和捏積,目前寶寶的食欲已經有了很大改善!寶寶吃飯香,身體才能茁壯成長!
簡中醫理療操作方式簡單,僅需醫者雙手或簡單器具即可。
便操作要求便利,不僅只局限于醫院,在家庭、交通工具、學校等場所均可操作。
效療效肯定,對于某些疾病,特定的中醫理療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調依靠中醫理療手法,對身體進行調理,不僅可治愈疾病,還可以增強體質。
養治療與養生并重,通過中醫理療養護身體,對身體的各個部位進行調養。
預約掛號,確定看診時間,專家一對一看診,充分滿足患兒看診需求。
家長溝通,制定方案和家長進行溝通,確定理療方法、周期等,家長確認后,進行中醫理療。
定期理療、隨時調整中醫理療師會根據患兒每期的理療情況,隨時調整理療方案,達到療效。
固本培元,標本兼治通過一系列的中醫理療,使患兒身體達到好的狀態,恢復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