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矮是”晚長“?蔣競雄:這是家長常見的誤區(內含“六一”長高福利)
常聽人說
孩子有“早長”和“晚長”之分
孩子長得高
家長也松了一口氣
孩子長得矮,家長也跟著犯愁
看到班級群里發的照片,爸媽的眼睛瞬間變成了量尺!
有的孩子初中就不長了
而有的孩子,卻等到高中才開始躥個子
自家孩子到底屬于哪種呢?
疾病導致的矮小必須治療
冥冥(化名)是個聰明機靈的小男孩兒,除了個子比同齡兒童矮,簡直挑不出毛病。
上幼兒園入園體檢的時候,保健醫院告訴冥冥的媽媽,孩子的身高沒有達標、在第3百分位數以下,最好帶孩子去內分泌科做進一步的檢查。
冥冥媽媽覺得,孩子吃的好、睡的香,活潑又聰明。自己和孩子爸爸的身高也都不矮,孩子現在矮一點兒沒關系,男孩兒晚長,以后會長的,不用再去做什么檢查了。
幼兒園的3年,冥冥的身高一直不達標,就這樣拖到了8歲。眼看孩子與同班同學身高差距越來越大,冥冥媽媽這才著急了,帶孩子去內分泌科做了檢查,醫生診斷結果是腦垂體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導致生長激素完全缺乏。生長激素是促進身高生長的重要激素,生長激素缺乏的孩子如果不治療,成年身高,男孩一般在160厘米以下,女孩一般在150厘米以下。
蔣主任在身高門診和家長溝通,看到這樣的結果,冥冥媽媽難以接受,后悔自責,“要是早點重視孩子的身高就好了!”。
蔣競雄 東兒身高門診首席專家
北京東區兒童醫院身高管理門診,東兒身高管理門診首席專家、我國兒童身高管理知名專家蔣競雄博士說:“冥冥的情況并不是特例,很多家長尤其是自己身高比較理想的家長,認為孩子的身高肯定沒問題,一聽內分泌這個詞,感覺和自己的孩子無關,盲目地認為孩子一定是晚長。因此耽誤了孩子的身高生長發育。”
蔣博士強調,是否晚長以及如何干預,是一種臨床決策,而不是家長的主觀愿望。如果孩子每年生長速度,3歲前小于7厘米,3歲~青春期小于5厘米,青春期小于6厘米——家長就要警惕是否存在生長緩慢的問題啦!
了解各年齡段生長任務和注意事項,可點擊查看下圖
(點擊可查看大圖) 身高管理,管的不止是身高
“我希望更多家長要轉變思想,提高孩子的身高,不是順其自然或者肯定矮不了,而是家長希望孩子能長多高,達到這個身高該怎么做?” 蔣競雄博士說,理想身高對應的是家長的心愿,“身高管理的意義就是滿足家長的心愿,讓專業團隊和家長一起幫助孩子贏得伴隨一生的理想身高!”
您希望孩子將來長多高?每位家長都應該為孩子設定一個“期望身高”,家長是孩子身高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和執行者。越早管理,在醫生的指導與輔助下越容易達成期望身高。實現期望身高,是身高管理的目的。同時,由于身高一項指標涉及了包括飲食、營養、運動、睡眠、情緒、疾病、遺傳等至少7個因素。因此,管好了身高,就是管住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方方面面。
特約蔣博士看診請致電010-52009999 如何為孩子科學增高
門診中,常遇到兩類家長,一是孩子已經上初中高中了,身高不長了,才想起來帶孩子看一看,找補救的方法。二是想讓孩子長高,但是不知道方法,無從下手。孩子身高能否突破遺傳,最終達到理想中的身高,主要拼的是家長的意識和態度。
蔣競雄博士一直認為,“沒有科學理念的關心,如同隔靴搔癢。”6月1日的線上身高門診,可以讓家長學會如何評價孩子的骨齡身高,了解長高潛能。教會家長圍繞成年理想身高值設計孩子每歲骨齡身高生長目標,穩步實現理想身高。
疫情居家網課學習,管不住嘴,邁不開腿,很容易讓孩子的身高體重跑偏,怎么做才能讓孩子依舊保持“長高無憂”?抓住這個黃金長高季,6月1日鎖定蔣競雄線上身高門診,一起來學習長高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