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哮喘的五大誤區
兒童過敏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人群中有50%的人患各種各樣過敏性疾病,特別是兒童哮喘、兒童過敏性鼻炎、特應性皮炎成倍增長。
目前我國兒童哮喘的總體控制水平并不理想,這與哮喘兒童家長對疾病的認知不足、臨床醫師的規范化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有關。下面我們總結了兒童哮喘的五大誤區!
1 、見好就收
聽到“哮喘”二字有些家長往往感到緊張甚至恐慌拒絕長期用藥。臨床中多次見到孩子的哮喘一旦得到控制(癥狀好轉了,不咳不喘了)家長就會擅自停藥,導致哮喘反 作。陷入哮喘發作-控制-停藥-再次發作的 循環。
哮喘的反 作會影響患兒的呼吸功能、氣道結構的重塑,一旦發生氣道重塑將會影響孩子終生的肺功能。哮喘是兒童常見的慢 之一,類似于成人時期的 或糖尿病等慢 。需要長期、持續、規范化的治療。
擅自停藥導致患兒病情得不得有效控制,反而延誤病情、延長治療時間。
2、談激素色變
哮喘的常用藥物種類有兩種,一類是控制藥物:適用于哮喘的常規維持治療,這類藥物主要用于減少氣道炎癥、控制哮喘癥狀、減少哮喘加重和肺功能下降的風險。第二種是緩解藥物:適合哮喘急性發作期的使用,對運動誘發的支氣管痙攣也有效。 哮喘的長期用藥主要是 類藥物即控制藥物,而控制藥物主要的便是吸入型糖皮質激素(ICS),ICS是哮喘長期控制的 藥物。
一些家長可能會擔心長期使用ICS會影響孩子的身高,但一些研究發現兒童期ICS使用并不會影響終身高。每個兒童的生長速度不同,短期的評估不能預測成人時的身高。與嚴重哮喘帶來的風險相比,激素對身高影響的作用較小。臨床實踐過程中需注意盡可能使用低劑量ICS達到哮喘良好控制,并定期監測患兒的生長發育狀況。
3、不規范用藥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哮喘重視不夠,部分家長用藥不規范,控制藥物、緩解藥物傻傻分不清,不同類型的藥物、不同激素之間也無法區分,嚴重影響哮喘兒童的控制水平,甚至出現一些不良反應。
目前兒童哮喘的各項治療方案比較成熟,但治療方案的選擇還要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家長和患兒的依從性情況進行個體化的操作,目前多提倡采用階梯式的治療方案,根據哮喘患兒的嚴重程度選擇藥物,制定個體化的防治方案。
4、忽視肺功能檢查
哮喘的規范控制治療需要持續較長的時間,部分患兒可能需要數年之久,哮喘治療的計劃也會隨時根據患兒情況進行調整。
復查肺功能、評估哮喘控制情況、風險因素、維持用藥情況以及家長在自我管理上的參與程度。然后根據哮喘控制水平進行適當調整。同時定期監測哮喘控制情況以及藥物的副作用。哮喘的評估主要通過肺功能的測定(5歲以上兒童),有助于日常癥狀的評估,確認治療的有效性以及預測哮喘發作等情況。
5、限制飲食和運動
兒童哮喘與患兒本身的特異性體質有關,部分家長擔心孩子食用某些食物后會出現過敏、誘發哮喘,限制兒童的飲食,從而導致哮喘兒童營養失衡,延緩孩子的生長發育。
有的家長會擔心運動后會導致哮喘發作,從而會限制孩子的運動。適量的運動也會增強兒童的體質,增強兒童的呼吸道抗感染能力,促使肺功能發育、增加肺活量。
當然,不宜參加劇烈運動或競爭性比較強的項目。像慢跑、乒乓球、羽毛球以及夏季的游泳等體育項目比較適合哮喘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