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天就能讓熊孩子變乖?東兒來了一位超會聊的叔叔!
7月 5日周六上午八點剛過,東區兒童醫院一樓門診大廳就有不少家長在等候,吸引家長們慕名而來的正是北京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張紀水。
張主任究竟有多火?
客服人員介紹,早在看診一周前,張主任當天出診的近20個號就被家長們一搶而空! 是秒光的節奏哇!
張主任為什么這么火?
抽動癥、多動癥、自閉癥、學習困難、兒童情緒障礙、智力低下和語言發育障礙等。平均每個班就有1至2個孩子屬于多動或抽動,每個班至少有 個學習困難的孩子需要專業心理治療。
張主任的就診方向為小兒精神和小兒心理。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平均100個孩子中就有10到20個孩子存在心理或精神方面的障礙。對于兒童而言,發病率 的精神障礙不是指精神病,而是
警惕!孩子突然變了一個人,多是情緒障礙!
在當天就診的患兒中,有一多半是兒童情緒障礙。
兒童兒童情緒障礙以焦慮、恐懼、抑郁為主要表現,發病時癥狀有頭痛、頭暈、胸悶、憋氣、氣短等,但體檢及各種化驗檢查指標均正常,并且上述癥狀的出現可呈反復性和暗示性。
“比如有些很容易暴躁,不能自我調節,家長的直觀感受就是不好帶。有些孩子則表現出一些奇怪行為,比如一到學校就又拉又吐,或者突然頭痛欲裂,或者在睡著以后出現一些怪異行為,如咬被子等。”張主任介紹,如果家長感覺到孩子性情或者行為突然像變了一個人,并且明顯地影響到生活和學習,那多半就是孩子患上了兒童情緒障礙疾病,需及時就診。
心理疏導幫孩子解開“疙瘩”
兒童心理咨詢的時長每次在40分鐘至60分鐘。張主任表示,兒童心理診療首先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贏得孩子和家長信任,打開患兒心扉。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醫生要通過和患兒及家長溝通,充分了解病情、病癥、病因,并根據這些情況找到孩子心理方面的“癥結”,在客觀、科學診斷的基礎上,選擇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比如,有一個孩子爸爸很暴躁,孩子長期處于緊張壓抑的狀態,表現為頭劇烈疼痛,而且會不定期發作。這就是孩子心理沖突長期得不到理解和表達,以軀體化的方式表達出來。孩子發現在發病和治療期間得到父母的關心,發現生病原來有很多‘好處’,于是這種模式得到固化。“張主任介紹,通過心理咨詢,孩子明白頭痛不是真正的病,而是需要得到別人的理解所致,父親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后也積極修正自己的態度,取得了孩子情感上的諒解。通過藥物和心理疏導干預,孩子的心理疙瘩解開了,頭痛自然就好了。
據了解,兒童情緒障礙不需要終身服藥,階段性服藥加上心理疏導就能幫助孩子恢復健康和陽光,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夠將不良情緒對孩子的影響降到 。
快看看,這些致病高危治病因子您家有嗎?
張主任介紹,焦慮、恐慌、強迫等情緒障礙的發病率目前在2%至5%,并且發病率呈逐年遞增狀態。
◆造成兒童情緒障礙的環境因素包括:
1、家庭不和諧:不和諧的親子或夫妻關系,其中又包括不良的教育方式、對小孩過度保護或過分嚴格苛求、態度粗暴等;
2、突發的意外傷害或家庭變故:幼年時期遭受精神創傷,導致深刻的情感體驗也是常見致病因素。
◆心理免疫力差
家庭成員性格多疑,敏感,容易偏執,情緒起伏大、不穩定,孩子也會受影響,同時容易繼承這部分“不良心理素質”,心理免疫力差的孩子如果突然遭受不良環境刺激,則容易引發心理、精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