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京城: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如何及早發現?這幾個明顯征兆能判斷
心痛的事情又來了。一對父母帶著一個1歲多的小女嬰來看診,孩子從10個月學走路起就走路異常,還越來越明顯。
家長透露,孩子10個月時開始學走路,就發現有異常,趕緊帶去醫院檢查,診斷是因為缺鈣引起的。然后孩子一直進行補鈣的治療。
但是補了將近半年多了,孩子的情況并沒有好轉,走路異常的情況反倒更加明顯了。父母對此愈發奇怪且擔心,因此趕緊帶孩子到我科來看診。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骨科鄧京城
檢查后我們發現孩子雙下肢不等長,雙側臀紋不對稱,左腿比右腿短了1.5公分。診斷為:左側髖關節先天性脫位。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出現與遺傳有一定的關系,也與乳母的內分泌和臀位產傷有關,分娩前母體會分泌大量的雌性激素,使胎兒的髖關節韌帶處于極度松弛狀態,一旦受外力(如臀位產傷)就可能發生脫位。
由于起初的誤診,小患兒的病情耽誤了半年多,病癥也愈加嚴重。針對已經延誤到這種情況的孩子,手術治療是目前解決問題的佳選擇。因此,我們為孩子做了左側髖關節脫位切開復位、骨盆截骨內固定、股骨截骨矯形內固定術,并定制了外固定的支具。孩子術后恢復良好,雙腿逐漸恢復,不再長短腿了。
在這里提醒家長,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一般多在孩子做保健時測量腿長即可發現。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走路異常,一定要及時看醫生。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通過以下癥狀來判斷孩子是否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可能:
一、關節活動障礙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患者常會表現出關節活動障礙,患肢常呈屈曲狀,活動較健側差,蹬踩力量位于另一側。髖關節外展受限。而幼兒患者常見的關節活動障礙就是跛行,就如病例中的患兒,左側髖關節脫位,走路異常,表現為跛行。但如果是雙側髖關節脫位,則表現為“鴨步”,患兒臀部明顯后突,腰前凸增大。
二、患肢縮短
新生兒出生后1~2周內患肢處于一種輕度內旋或屈曲的位置?;贾炭s患側股骨頭向后上方脫位,會出現相應的下肢短縮,除此之外,還會有內收畸形,或牽伸患肢有彈響聲。
三、皮紋及會陰部的變化
單側脫位多表現為皮紋及會陰部的變化臀部及大腿內側皮膚或臀下皮膚皺襞不對稱,患側皮紋較健側深陷,數目增加。女嬰大陰唇不對稱,會陰部加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