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研究顯示,孩子的身高70%由遺傳因素決定,30%由后天因素決定。身高(長)是指從頭頂到足底的垂直距離,是衡量兒童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的一項重要指標。采取站立測量,測得結果稱為“身高”。
孩子平均身高并不是最終身高,在遺傳身高上還有約6.5厘米的生長潛力,可增高6.5厘米,也可“縮”6.5厘米。如何在遺傳身高的固定值上,增高這6.5厘米,也正是對兒童進行身高管理的意義所在。
兒童生長是連續性的,不僅要觀察每個落點,更要觀察生長曲線的走勢,如果走勢變平、變陡或呈現鋸齒狀,都代表嬰幼兒的成長出現變化,需請醫生評估檢查,根據孩子情況,量身定制“增高”方案,及時干預。 咨詢在線客服,了解曲線圖的使用方法>>
營養、睡眠和運動均衡的營養是寶寶生長發育的堅實基礎,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主要在夜間,與身高相關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鈣質、維生素A、D、鋅等需要均衡。運動能刺激腦下垂體產生更多的生長激素,所以常做運動的人通常比少做運動的高。
疾 病像慢性胃腸炎、心臟病等導致營養吸收障礙的疾病,會使得孩子的身體營養不夠,身高無法正常生長。還有一些疾病會直接影響身高,如甲狀腺、腦垂體功能低下等。短期的疾病與營養波動不易影響身高(長)的生長。
精神因素一些專家研究發現,情緒障礙同樣也能影響身高。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生長在缺乏家庭溫暖的環境中,那么他的身高常比同年齡兒童矮小。
“生長激素”是影響人體身高的重要因素,而生長激素不像人體的其他激素在白天分泌,它是呈脈沖式分泌,主要在晚上分泌,分泌得越多,就越有助于長高。21:00-凌晨1:00是生長激素分泌高峰,一旦晚睡錯過了,就再也補不回來了。